經過反復討論、比較,現確定“澡身浴德 修業及時”為我校新校訓(見附件一);校歌則采用創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浙江省立臺州師范校歌(見附件二);校標選用以廣場雕塑為主要設計元素的圓形圖標(見附件三)。
校訓、校歌、校標三者在內容上構成統一的整體,是學校辦學思想、辦學精神的集中體現,是學校展示給社會的“文化名片”,是學校鑄造獨特校園文化、寄寓辦學思想的重要載體。
現對校訓、校歌的內涵及校標的設計創意作出詮釋,進一步征求各位代表的意見,以便開展廣泛宣傳。
校訓:澡身浴德 修業及時
澡身浴德,意為要如日常潔凈身體一樣勤于道德的修煉,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。語出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儒有澡身浴德”。唐代孔穎達《禮記正義》注:“澡身而浴德者,澡身謂能澡潔其身,不染濁也;浴德謂沐浴于德,以德自清也。”“澡身浴德”四字同時也是我校前身、始建于 1907 年的三臺中學堂簡易師范科所立校碑的銘文,碑石至今尚在。
修業及時 ,意為要致力于事業的建樹,學業的提高,以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,趕上時代潮流的步伐。語出《易經·乾卦》:“君子進德修業,欲及時也。故無咎。” “及”是動詞,意為趕上;“及時”是與社會相應、與時代同步的意思。
“澡身浴德 修業及時”突出了“立德、修業、致用”三者的內在聯系,立德是根本,修業是手段,致用是目的(“及時”)。 用它作為校訓,反映了我校秉承優秀教育思想和務實的辦學態度;切合我校以學生成才為本的辦學理念,與“地方性、應用性、綜合性、高教性”的辦學定位相一致。 該校訓既有歷史淵源,又具時代色彩,內涵豐富,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和滲透力。
臺州學院人共同價值觀核心詞:尚德 敬業 和合 致用
首先,“尚德、敬業、和合、致用”,四個相對獨立的詞匯都有豐富的內涵,體現時代精神。“尚德”,就是要崇尚良好的政治品德、職業道德、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;體現“以德為先”的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,重視師德修養,重視學生德行培養。“敬業”,強調師生對事業學業認真執著態度和刻苦鉆研精神,是新時期高校師生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。“和合”,強調人與人、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和諧,包容不同的思想觀點進而追求團結合作,切合學校追求多方面合作的辦學理念。“致用”,強調要用所學去解決實際問題,體現學校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,反映應用型轉型發展要求。
其次,“尚德、敬業、和合、致用”,各詞語均典有所出,寓意深刻。尚德,《論語?憲問》:“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”把追求好的道德品行作為君子的生活方式,重視培養人的尚德觀念,塑造理想的君子人格。敬業,《禮記?學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,三年視敬業樂群。” 《論語》多處記載孔子“執事敬”、“事思敬”、“修己以敬”等主張。和合,唐代長期隱居天臺山的兩位高僧寒山、拾得,被封為“和合二仙”,是臺州天臺山文化的典型代表,充滿地域文化個性和特色。致用,包含的“經世致用”和“學以致用”兩方面思想,是自宋代以來浙東學術文化的優良傳統;務實致用的實踐理念,成為臺州精神、浙江精神的重要特征。
第三,“尚德、敬業、和合、致用”,具有內在的邏輯統一性。“尚德、敬業”體現學校“立德樹人”根本任務和“德育為先”的辦學理念;“和合、致用”體現鮮明的臺州地方文化特色,反映學校“地方性、應用性”的辦學定位,契合“立足臺州、服務臺州”,積極推進應用型建設的辦學特點。“尚德、敬業、和合、致用”有互為闡發、不斷深化豐富的作用,較為全面地反映學校在人才培養、科學研究、社會服務、文化傳承創新基本職能方面的價值取向。

浙江專升本聲明
(一)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,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對內容、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,我們會及時處理。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